
近日,全国多地陆续迎来采暖季,能源保供也步入迎峰度冬关键期。记者获悉,相关部门已做出部署安全的股票配资平台,提前备战打出保供组合拳。煤电、油气企业开足马力增产,风电、光伏等新能源增添绿色支撑,电网企业加快迎峰度冬工程建设,预计供暖季期间能源供需总体平衡。
“家里的暖气片已经热了。”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李女士明显感觉到室温的变化。11月7日起,北京市开始供热系统试运行,正式供热将于11月15日开始。
本周,全国大范围的集中供暖将正式启动,季节性用能高峰即将到来。让老百姓温暖过冬,煤炭的充足供应至关重要。
连日来,华能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灵露煤矿原煤日产量稳定在1.2万吨左右。“综采队着力优化回采工艺,推行多轮次、隔支架均匀放煤,在实现增产高产的同时,严格控制煤炭灰分与水分,提升热值。”该矿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当前,我国原煤生产增速加快。1至9月,全国规上原煤产量35.7亿吨,同比增长2%,10月以来,全国煤炭日均调度产量持续处于1200万吨以上的较高水平。
记者注意到,采暖季开启前,多地、多企业就加紧推进煤炭储备和机组改造工作。以国家电投为例,目前全系统电煤库存1950万吨,可用天数47天,保供机组日均非停容量占比和出力受阻率实现同比好转,为今冬明春安全保供多发电、多供暖创造良好条件。
近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的2025-2026年供暖季能源保供视频会议信息显示,近年来我国能源安全保供能力不断增强,为供暖季能源稳定供应打下了坚实基础。截至9月底,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7.2亿千瓦,较去年同期增加5.6亿千瓦。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2.2亿吨以上的较高水平,可用天数约35天。
与此同时,天然气资源准备也较为充足,调峰储气能力持续增强,夯实了冬供“底气”。
截至11月10日,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储气库群已完成2025年度注气任务,注气量同比增加8亿立方米,创历史新高。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天然气净化总厂遂宁净化公司7列净化装置也全部具备进气条件,做好了冬季供气准备。
中国石化持续推进增储上产,全力筹措保供资源,提前做好调峰保畅应对。今年供暖季,中国石化预计向供区市场供应天然气资源较上一供暖季增长4.4%。
此外,风电、光伏、地热等新能源正为保供提供更多绿色支撑。
鼓励在纺织、医药、造纸、食品加工等用热(冷)需求旺盛的产业园区,打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多能耦合综合供能站;科学布局地热能供暖;积极探索地热能、风光、生物质及传统化石能源多热源互补高效利用……国家能源局前不久印发的《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》提出,有序推动新能源供热供暖应用。
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,2025年底,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9亿千瓦左右,同比增长16.5%。其中,全国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有望达到18亿千瓦,占总装机的比重上升至46.5%左右。
让更多绿电穿越山海、点亮万家灯火,电网建设也要跟得上。面对即将到来的供暖季用能高峰,国家电网公司正加快推进迎峰度冬工程建设,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与供电保障能力,全力保障迎峰度冬电力的可靠供应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供暖季,数智化等新技术成为保障能源生产供应的重要助力。
华能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灵泉煤矿通过远程供电供液系统,实时智能监测压力、流量及漏液情况,实现自动报警保护,有效减少了工作面支架等待时间和设备移动频次,故障率较以往下降80%,全力确保设备在冬季煤炭供应中发挥最大效能。
国家发展改革委预计,供暖季期间能源供需总体平衡,民生用能保供稳价和群众温暖过冬有保障,但受极端天气多发、国际形势复杂等影响,仍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。
“2022年-2025年我国雨带和覆冰逐年北抬,华北、东北等地冬季出现大面积输电线路覆冰灾害情况可能性增大。”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张燕秦说。
按照部署安全的股票配资平台,下一步,各地区、有关企业将稳定能源生产供应,确保各类电源应开尽开、稳发满发,充分发挥风电、光伏的电力电量支撑作用。同时,抓好能源中长期合同履约,全力做好高峰期能源保供。进一步提高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水平,重点保障好北方集中供暖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的用煤需求。保持对存煤15天以下的电厂动态清零。此外,重点保障民生采暖用能,提升低温雨雪冰冻等灾害应对水平。
龙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