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胸口像压了块石头,喘不上气网上配资网站,得捂着胸口歇好几回”“半夜突然疼醒,含了硝酸甘油才缓过来,可过几天心绞痛又犯了”—— 在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北京融科医院的门诊里,孙建平主任一上午能遇到七八个这样的冠心病患者。
自山东中医药大学毕业后,这位头发微霜、眼神温和的老中医从医三十余年,始终不忘一个核心关键:“要想从根源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,就得先把气血调顺了。”
心绞痛不只治 “痛”,更要调气血
“很多患者可能觉得止痛就好了,可单纯缓解疼痛只能暂时改善症状,若不找到病因并干预,病情仍可能反复。” 孙建平主任解释,心脏维持正常功能,依赖气血的濡养与推动 —— 气的推动作用保证血液运行,血液则携带营养物质供给心脏;若气的推动无力,或血液运行不畅瘀滞血管,心脏得不到充足滋养,就会出现疼痛症状,这便是心绞痛。
不同于仅关注血管狭窄程度的诊疗思路,孙主任看冠心病,总会通过 “望闻问切” 围绕 “气血” 辨证。在他看来,有的患者是‘气滞’,平时爱生气、压力大,气机郁滞,胸口疼痛多呈针刺样;有的患者是‘痰凝’,日常饮食油腻,痰浊与血液交织影响运行,心绞痛发作时还可能伴随明显气喘。因此,必须先分清具体是哪类气血问题,才能针对性调理。
展开剩余60%作为一家国家医保定点医院,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北京融科医院自2004年创立之始便承载着民族卫生事业发展重任,而孙建平主任‘调顺气血治冠心病’的理念,也正是医院‘传承精华、守正创新’的生动体现。
调气血不只是 “补”,更是 “通” 和 “养”
“不少人觉得调理气血就该多吃人参、阿胶这类滋补品,可有时吃多了反而加重气血瘀滞,让疼痛更明显。” 孙建平主任摇头道:治疗冠心病,从不是统一的滋补,而是遵循 “通养结合” 的原则,根据患者体质调整。
去年冬天,62 岁的李女士抱着一堆检查单找到孙主任时,手还在发颤:“我现在生怕突然犯病,身边根本离不开人,药一直吃着也没断根...” 孙主任搭脉后发现,李女士舌苔厚腻、脉象沉涩,结合一系列情况后判断她是气滞血瘀兼气血不足的问题,经过一系列辨证后他给李女士制定了详细的调理方案。而当时李女士提出了一个疑问:“主任,我这是不是得用很多名贵的补药啊?”而孙主任一番耐心解释后也让李女士心里的石头落了地。
门诊里,孙主任总把 ‘啰嗦’ 挂在嘴边,问诊时仔细询问患者各种情况,生怕错过一点关键问题,看诊完他也总是反复叮嘱各种注意事项,生怕患者忘记重要信息。
现在,不少患者都是老带新找过来,有的还从外地特意赶来,为的就是那一份信任。面对患者的信任,孙建平主任表示:“大家大老远来,把健康托付给我们,这是多大的信任啊!我们必须对得起这份心,辨证得准,用药得实,叮嘱得细,只有这样,才能让患者的病真真切切好起来,日子也能过得踏实。”
如今,孙建平主任的诊室里,有老患者复诊时 “不犯病” 的喜悦;也有新患者初诊时 “想治好” 的期待。而那些在他这里告别心绞痛的患者,也用自己的故事证明,只要用心坚持,调对气血,健康的日子就不会远。
发布于:北京市龙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